查看原文
其他

邓小平的十大改革遗产

中社学人 2023-08-28




编者按:邓小平是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没有邓小平就没有中国的改革开放。在改革开放四十年之际,庆祝改革开放的辉煌成就,回顾改革开放的重大历史事件,缅怀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的丰功伟绩,有助于我们进一步强化“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以更强的定力和更大的勇气将改革进行到底。在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历史进程中,邓小平都做出了哪些重大决策,做出了哪些巨大贡献,给我们留下了哪些改革遗产?

带着这些问题,本刊特约记者专访了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原副主任、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研究会会长、著名党史专家石仲泉。





一、支持和领导真理标准讨论

 

邓小平支持和领导了破除“两个凡是”的真理标准大讨论,为开启改革开放闸门和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披荆斩棘、铺路架桥。

 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发表本报特约评论员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二、主持起草“历史决议”
 
邓小平主持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起草。1981年6月底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最终一致通过了这个两万八千多字的决议。今天看,这个历史决议是经得住历史检验的,它起到了定海神针的作用。

1981年6月,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一致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三、改革开放之初提出的三个大政策
 
一是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最后走向共同富裕。邓小平说过,“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早在1985年他就指出:“社会主义的目的就是要全国人民共同富裕,不是两极分化。如果我们的政策导致两极分化,我们就失败了。”
 
二是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包产到户。邓小平支持农村改革,提出和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废除人民公社制度。没有邓小平的担当,这一改革很难普遍推广。可以说,没有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村改革就不能取得成功。
 
三是倡导兴办经济特区,推动形成全国对外开放格局。邓小平说,“中国的经济开放政策,这是我提出来的。”这个经济开放首先就是倡导兴办经济特区。针对当时的许多议论,他指出“深圳特区是个实验,一切用于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方法都可采用,深圳搞了这么些年,由内向型转为外向型,变成了工业基地,并且打响了国际市场,这是个很大的成绩。现在可以大胆地说,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决定不仅是正确的,而且是成功的。”这不仅是对特区建设的肯定,也是对那些怀疑改革的明确回答。
 
四、推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改革
 
1980年8月,邓小平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作的《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的讲话,深刻地论述了政治体制改革的许多重要问题,是十多年来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纲领性文件。1986-1987年间,邓小平发表的一系列谈话,是这个讲话的具体展开,丰富和发展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理论。

1980年8月18日,邓小平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做《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的讲话
 
邓小平着重强调要改革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他说:改革并完善党和国家各方面的制度,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而“改革并完善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是实现这个任务的关键。”他特别分析了官僚主义和特权现象与制度要求的某些不实际、不合理、不完善的关系。现在我们还有一些干部,不把自己看作是人民的公仆,而把自己看作是人民的主人,搞特权、特殊化,引起群众的强烈不满。如不坚决改正,干部队伍势必发生腐化。“克服特权现象,要解决思想问题,也要解决制度问题。”他还提出:要有群众监督制度,让群众和党员监督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有专门机构进行铁面无私的监督检查,凡是搞特权、特殊化的,人民有权依法进行检举、控告、弹劾、撤换、罢免,要求他们在经济上退赔,并使他们受到法律、纪律处分。邓小平的这些话,到现在依然有很强的针对性。
正是因为《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讲话,既是提出建设中国民主政治制度的历史起点,又是提出制度治党思想的历史起点,因此,它是邓小平的一个伟大贡献。
 
五、提出社会主义初期阶段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
 
邓小平从中国的国情出发,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这是邓小平对“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创造性地探索和回答。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继承过去的历史经验,不断总结新鲜经验,对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从实践和理论的结合上,有一系列创造性地探索和回答。其中最具创造性的,就是认为“什么是社会主义”,这是社会主义本质问题。

1987年,邓小平《一切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讲话精辟地概括了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
 
六、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同志就提出了“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思想。他指出,只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都搞好才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1980年12月的中央工作会议上,邓小平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概念的内涵做了科学界定,指出:“所谓精神文明,不但是指教育、科学、文化(这是完全必要的),而且是指共产主义的思想、理想、信念、道德、纪律,革命的立场和原则,人与人的同志式关系等等。”这是我们党最早关于精神文明建设包括思想道德和教育科学文化两个方面建设的论述。
  
七、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把市场经济引入中国,这是邓小平的一个伟大创举,这对于中国的改革开放也是最为关键的一环。
 
从实践层面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引发的对内改革和兴办经济特区推进的对外开放,为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奠定了实践基础。
 
从理论层面说,1984年《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为探索做了重要理论准备。他从1979年就在思考、探讨这个犯禁的理论问题。他与来访的外国人探讨、与中央领导同志交换意见。他前后讲这个问题至少有十二三次,最后在南方谈话中公开了他的看法。他认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市场经济,谁利用它,它就为谁服务。市场经济跟资本主义相结合,也可以跟社会主义相结合。它与社会主义相结合,就为社会主义服务,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社会主义可以搞市场经济,是对马克思主义创造性的发展。正是在“社会主义可以搞市场经济”这个理论的指引下,我们国家才走上经济社会发展的快车道,越来越多的普通老百姓开始富起来。也正是由于邓小平理论肯定了“社会主义可以搞市场经济”,并与其他创新理论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此后,党的十四大提出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从而实现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改革开放的浪潮汹涌澎湃,我们国家从此走上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快车道,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

八、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邓小平十分注重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特别是把思想政治建设放在首位。他最大的贡献就是把思想政治建设放在首位,强调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坚持正确的思想路线。毛泽东同志提出“实事求是”四个字,邓小平加上“解放思想”,变成了八个字。我认为解放思想就是动态的实事求是,因为客观事物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解放思想就是要使主观认识符合不断变化的客观事物。这就是实事求是的要求。所以,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不是两回事,解放思想可视为动态的实事求是。
 
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的胜利,从危难中挽救了党,挽救了国家。

1978年年底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标志着我们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
1981年制定的历史决议明确指出:“我们党敢于正视和纠正自己的错误,有决心有能力防止重犯过去那样严重的错误。”“坚持真理,修正错误。”“过去采取这个立场,曾使我们的事业转危为安,转败为胜。今后继续采取这个立场,必将引导我们取得更大的胜利。”这就是根据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得出的科学结论。

毛泽东提出的着重从思想上建设党,也在邓小平党建思想中得到了进一步发挥。他在强调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加强党的建设时,提出了建设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教育人民成为“四有”的人民,教育干部成为“四有”的干部。他指出:在这四条里面,我们最强调的是有理想。搞革命就要团结人,要团结就要有共同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我们过去几十年艰苦奋斗,就是靠用坚定的信念把人民团结起来,为人民自己的利益而奋斗。没有这样的信念,就没有凝聚力,也就没有一切。

九、提出“一国两制”构想
 
邓小平的“一国两制”构想是一个伟大创举。一个国家搞两种制度,是一个开创性设想,其他国家没有出现过。毛泽东和周恩来虽然有过初步设想,但没有具体落实,邓小平创造性地提出“一国两制”并把它实现了。

1984年12月19日,邓小平在人民大会堂会见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
 
 十、建设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
 
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提出了一系列远见卓识的外交方针,形成了特色鲜明的邓小平外交思想体系,对建设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做出了巨大贡献。我们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作为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直接负责制定党和国家的外交战略,指导一切重大对外关系活动。这对于推进改革开放伟业,至少有四大贡献。
 
第一,明确规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包括“和平”内涵,强调集中力量搞建设需要长期的和平环境。邓小平指出:我们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主张和平的社会主义。我们把争取和平作为对外政策的首要任务,也是我们搞建设的需要。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这个新界定,不仅更加突出了坚持社会主义与坚持世界和平的内在统一性;而且更加突出了国内经济建设同国际和平环境的内在统一性。

1989年2月,邓小平会见美国总统乔治·布什
 
第二,通过对国际形势的深刻观察,及时调整我国的对外政策。一是改变了原来认为战争的危险很迫切的看法。邓小平说,现在看来,在较长时间内不发生大规模的世界战争是有可能的,维护世界和平是有希望的。二是改变了“一条线”战略。过去针对苏联霸权主义,搞了从日本到欧洲一直到美国的“一条线”。根据独立自主的对外政策,适时改善中苏关系,我国的国际活动影响愈益增强。
 
第三,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两大主题的著名论断,为确立党在新时期的中心任务和改革开放政策,提供了重要依据。这些年来,我们党始终坚持邓小平的这个战略思想,并且成为十八大以来提出“一带一路”倡议,推动东西南北联手发展的一个理论根据。
 
第四,面对苏东剧变和西方国家制裁,提出一整套指导我国外交战略的基本方针,成为中国那时在世界上的自处之道。1989年9月邓小平指出:对于国际局势,概括起来就是三句话:冷静观察,稳住阵脚,沉着应付。埋头实干,做好我们自己的事。还说:帝国主义肯定想要社会主义国家变质,想把中国搞垮。我们唯一的办法是自己不乱,认真地把改革开放搞下去。只要这样搞下去,谁也压不垮我们。只要中国不垮,世界上就有五分之一的人口在坚持社会主义。我们对社会主义前途充满信心。他的这些看法对于我们国家顶住制裁压力、开辟对外关系新局面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原副主任、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研究会会长石仲泉



相关阅读





注:文章来源“中国领导力”,作者为《中国领导力》特约记者程冠军,部分图文可能有调整、删节。

本次转载来源:“中国法律评论”微信公众号

本站责编:曹野

转载请注明作者、来源等信息



▼更多精彩推荐,请关注我们▼
把时间交给阅读中社学人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